企業(yè)黨建
【黨建工作】 多難興邦 鏗鏘前行
點擊次數(shù):14055次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3/1/22

多難興邦 鏗鏘前行
2013-1-22   來源: admin   瀏覽次數(shù):1267【字體: 】 【 打印本頁 】 【 關閉本頁 】
   2008年5月23日,溫家寶總理來到受地震重創(chuàng)的北川中學,在剛搭建好的臨時學校里,面對遭大災仍然目光清澈的學生,溫總理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四個大字——多難興邦,勉勵北川師生克服困難,昂起不屈的頭顱,挺起不屈的脊梁,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。
  過去十年,中國勇敢、成功地應對了各種大自然的挑戰(zhàn),保持了經濟社會健康、快速發(fā)展。經過災難的磨練,中華民族更加堅強。
  面對災難,堅強、團結的民族一定能站起來
  7月21日,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,79人遇難,直接經濟損失達100余億元——這些數(shù)字,讓和平時期的人們真切體會到災害的無情。
  十年來,無情的災害一次次不期而至:從意想不到的冰凍災害,到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;從歷史罕見的非典疫情,到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;從舟曲泥石流,到玉樹地震;洪澇、旱災、風雹災、臺風、雪災、風暴潮等自然災害更是時有發(fā)生。
  災害摧毀了城鎮(zhèn)村莊,毀壞了公路橋梁,但摧不垮災區(qū)人民抗災自救、重建家園的堅強決心;災害奪走親人的生命,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,但摧不垮中華兒女的鋼鐵意志和堅定信念。
  這一次,在北京市房山災區(qū)的援建中,我們再次看到了那種“把災情當命令,視時間為生命”的救災精神:北京城建集團在高溫下連續(xù)奮戰(zhàn),2000多名工人24小時輪番施工,十天內建起了1000間板房,讓災民們有了安定的臨時家園。工人中有不少參加過汶川、玉樹的援建,特別能戰(zhàn)斗的抗災精神,在這里再度熠熠生輝。
  日前,中組部下?lián)茳h費1000萬元支持遭暴雨洪災的北京等九省(區(qū)、市),用于幫助災區(qū)黨員群眾防汛抗洪搶險救災,解決生產生活困難。面對災難,我們總能看到這相似的場景:中央緊急撥付救災款,特殊黨費支援災區(qū);救災物資迅速向災區(qū)調運;救援隊從四面八方馳向抗震救災第一線;不怕犧牲、不怕疲勞、連續(xù)作戰(zhàn)的子弟兵是搶險救災的堅強柱石,哪里最需要就出現(xiàn)在哪里,哪里最危險就沖向哪里,哪里最艱苦就戰(zhàn)斗在哪里……
  災害肆虐,國人堅強。面對從災難中站起來的中國人,平時喜歡挑刺的外國媒體普遍給予了高度評價。美國《國際先驅論壇報》在《中國的救災努力迅速而全面》一文中,這樣贊揚中國汶川大地震的高效救援:“在對災難所作出的反應方面,必須給予中國應有的稱贊!
  災害肆虐,擋不住中國鏗鏘前進的步伐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說,近十年雖然大災不斷,卻是中國經濟快速發(fā)展的十年,2001年到2010年,年均經濟增長10.5%,比改革開放32年的年均增速高0.6個百分點。
 面對災難,學習、思考讓我們更成熟
  從災難中學習,從災難中定位前進的方向,從災難中彌補管理的弱項——災難像是一所大學校,讓我們付出昂貴的生命代價,也使我們學到許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:
 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地震,它前所未有地喚醒了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。國家確定每年5月12日為全國“防災減災日”,以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,普及推廣全民防災、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,提高綜合減災能力,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。2008年,首屆“開學第一課”還以“知識守護生命"為主題,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應急避險教育和生命意識教育……
  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副主任方志勇說:“過去人們將減災與救災工作劃等號,F(xiàn)在已經認識到,減災是一個包括備災、救災救濟和災后重建在內的系統(tǒng)工程。”近十年來,突發(fā)事件應對法、防震減災法、防洪法、防沙治沙法、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、法規(guī)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層級、寬領域的防災減災法律體系。
  每個民族在發(fā)展和成長的過程中,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災難,承受大大小小的考驗。這些災難、考驗,會給民族帶來傷痛,甚至留下疤痕。然而,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是民族成長、進步的階梯。在應對一次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,我國的應急體制機制不斷完善。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“政府統(tǒng)一領導,災害分級管理,部門分工負責”的災害管理體制,基本建立了災害監(jiān)測預警、災害應急響應、災后恢復重建和災民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災害管理機制。
  一個善于從災難中總結經驗和教訓、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,必將變得更加堅強、更加不可戰(zhàn)勝!
  面對災難,偉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更強大
  愛心是會傳遞的。在玉樹的救災現(xiàn)場,能見到許多來自汶川的救援者;而在汶川的廢墟上,又有遠道而來的唐山救援隊……曾經遭災受難的人們心懷感恩,不忘曾得到過的幫助,普通人在災難中升華了精神境界,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。
  災難是社會自然變遷中慘烈的片段,因其速變,人類脆弱的一面表露無疑;因其震撼,民族最堅強的一面,則在所有的脆弱抖落后,勇敢地直面突如其來的變動。因此,一個民族抵抗災難的最強大的武器就是精神和文化。
  中華民族經歷過太多的苦難和災禍,但從來沒有被災難壓垮,始終生生不息。這是因為她有著堅韌不拔、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,有著在艱難困苦面前同舟共濟、共克時艱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這種民族精神和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像長江黃河,源遠流長;如民族血脈,世代傳承。
  抗災救災,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(yōu)勢。每一次大災發(fā)生后,全國動員,短時間內匯集起充足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集中力量辦大事,軍地民一體化抗災力量有效整合和密切配合,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(yōu)越性的生動注腳,是我們在災難中堅強奮起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進軍號角。

·上一篇:【黨建工作】 正確對待人生的挫折
·下一篇:【黨建工作】 人生歷練十個心態(tài)
打印本篇文章    關閉窗口

All right reseverd. Copyright 2011 版權所有 陜西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
地址: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文景路中段202號  郵編:710018
電話:029-89101580  傳真:029-89101580  技術支持:佳豪網(wǎng)絡